考官介绍

The distinction center

言恭达

点击:0发布日期:2021-07-20作者:未知

言恭达,男,汉族,1948年2月生,江苏常熟人。本科学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12月加入民进。现为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沧浪书社总执事,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民进江苏省委副主委。

简介

言恭达,男,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书法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受业于著名书画家沙曼翁、宋文治先生,精多种书体,工篆刻、善绘画。作品参加过全国第二至第十届书法篆刻展、数届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国际书法展和当代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先后在500多次国家级、国际性和各类全国性展览中入选并数次荣获大奖。作品还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巴西、加拿大、美国、法国、菲律宾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与地区交流,并于2010年11月在联合国总部“首届中文日”举办特展。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创作的《我的中国心》长卷和2010年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时创作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长卷赢得海内外一致赞誉。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和篆刻卷)、《中国当代书法大家》等500多种全国性专集。1987年全国“当代中青年《书苑撷英》评比”中,作品以最高评票被评为全国37位优秀作者之一。作品还被选刻于全国各地100多处碑林,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1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和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布置与收藏。书学论文多篇参选“全国书学研讨会”,入选《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等。出版《抱云堂》等书画专集与《抱云堂艺评》等专著,《当代书法名家》(字帖)及教材,参与合编《六体书字典》、《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等。

  他热衷于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多年来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江苏红十字孤儿学校、全国艾滋病防治、江苏省体育发展基金等无偿捐资数百万元,并出资建立南京“言恭达百万慈善基金”、东南大学“言恭达百万教育基金”等。2008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博爱勋章”,2011年被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机构授予“爱心形象大使”称号、全国政协“善行天下政协委员慈善公益代表人物”,2011年荣获国家“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等。

荣誉

  精多种书体,工篆刻,善绘画。作品参加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和数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国际书法展览;当代名家书画篆刻作品展等三百多次国家级、国际性和各类全国性展览并多次荣获大奖。多次东渡日本参加"中日书展"。

成就

  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和(篆刻卷)、《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等二百多种全国性专集以及《当代书法家五十人五体创作实录》等VCD光盘。作品还选刻五十多处中国各地碑林,并为中南海等国内外一百多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书学论文多篇入选"全国书学研讨会"。出版《抱云斋》书画专集及合编《六体书字典》、《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题跋》等。 1987年全国“当代中青年《书苑撷英》评比”,其作品以最高评票,被评为 全国37位优秀作者之一。作品还选刻五十多处中国各地碑林,并为中南海等国内外一百多个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博览》等专业刊物均作过 “言恭达作品”专题介绍。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和(篆刻卷)、《中国现代书法选》、《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等一百多种全国性专集。入录英国剑桥(IBC)和美国(ABI)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

评价

  ▲他没有任何名家的架子,心境极其恬淡、平静,却又深沉、多彩。谈起人生品格,他说他欣赏的品格:“正直、真诚、单纯”,再加“平实与宽容”。“一个艺术家到了一定的社会层面,要保持平常心很不容易”,他感叹着。他并不把“头衔”当回事,“艺术家最终靠作品说话。当了什么‘长’,只会助长你的优裕感,要时时清醒啊”。然而,他又坦率地表示:“这个‘长’要挂,是便于工作。职务不是荣耀,是一种责任。”看来他十分珍惜他的工作环境,他对朋友说“我常想到自己是个幸存者”。

  ▲事业是他全部生命的内涵。对恭达老师来说,艺术与管理的双重层面是他执着而苦涩地追求的事业。他道出二个鲜明的观点:一是他不把协会工作仅当作职业来做,而看成学问来做,这样才有创意,才能发展;二是他反对“玩艺术”,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严肃的,是现代人文品格的宣泄,人文精神的弘扬。所以,他每天的工作都很投入、充实。他将文化信念看作是生命信念,真实而充盈,从容又崇高。心灵的独到与精神的饱满令人感动!

  ▲我曾多次听到好多江苏书家的评论,除了治学严谨、书艺高超外,言恭达老师具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又有极丰富的人情味:谦和、公正、宽容、大度、厚道。他能团结人、理解人、善待人。“他办事不是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利,而是对江苏书法事业有没有利。”这个原因大大升扬了他在广大会员中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文联工作很重要的是“交友”。他说他来南京工作时确立了交友的十二字方针,即道义相交、诚信相待、平等相处。这里“平等”最难,“平视”是关键,要象善待生命一样善待朋友与同道,重视人性的价值。

  ▲习惯决定成功。有人总结恭达老师“习惯”的三个特征——养成做事的紧迫感,追求卓越的信誉感,加上激情而投入的工作。

  ▲恭达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我十分看重三条:个人修养上要注重人格的完整性;思维切入点从‘小我’进入‘大我’状态;工作效果上则坚持艺术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一性。”艺术“为学”先“为 人”,这就是他求道的支撑点。

  ▲他恋古,但不守旧;他天天与古人对话,但又时时吸收时代的新鲜空气。清逸、蕴藉、浑朴、平和、简静是他三十多年来砚边探索的艺术风格。“清逸”是他艺术审美的基本倾向。清逸赢得自然、平和、古雅、高踔、简静的书卷气息。平中求奇,风韵天成。对于书画印,恭达老师的美学思想是追求“清、拙、厚、大”。“清”则古雅,去“浊”、“俗”,显“逸”、“静”,风规自远也;“拙”则朴浑,无作气,胜于巧,熟笔易得,生拙难求,气韵生动也;“厚”则沉雄,去浮滑,强骨格,真力弥满也;“大”则精深,去小家气,生至刚、至中、至正的大家气,品位高古也。他的作品,碑帖相融,达到北“势”与南“韵”的有机统一。将恢宏的豪气与清畅的逸气结合起来;将碑的凝重苍茫、帖的醇雅精微、简的天趣率真结合起来,在充实中求灵透,于闲静里把握节奏,捕捉感觉中朦胧而又微妙的深层意象。

  (摘自叶应天《现代人文品格的宣泄》)

  ▲言恭达草书的最大特点是独特的笔法,而这个特色正是清代碑学书法的创新成果和时代书法演进的具体体现。

  ▲言恭达草书的真正成功之处就是碑、帖结合,就是对清代乾嘉以来碑派的继承和发展。

  ▲言恭达对篆隶书体的创作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对历代草书的深入研习特别是张芝、王献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下过非同寻常的功夫,因此,能将篆籀笔法和笔意融入大草的研创之中,走的是一条自北宋以来,到清代碑学后期的金石碑帖结合之路,是当代碑帖兼容书家的成功典范。

  ▲言恭达的草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书法自觉的主动探索就具有了自觉书法的特殊价值和历史意义。他的大草书法的取法、笔法、章法、字法、墨法以及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的自觉运用和思考,达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他用古代书法常用的长卷艺术形式为这个充满世界意义和影响的奥运题材服务,不仅创造了书法白话文长卷的历史纪录,而且用这种最具东方文化魅力和典型代表的书法形式,宣传奥运的和平精神,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和书法的特殊价值。

  ▲他不仅和时代文化发展相表里,而且对以儒释道为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审美价值相对应。厚重、坚定的线条,表现出儒家厚德载物的审美理想;洗练、简约、自然的书法结体和章法,是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的具体体现;飞白、涨墨、晕色,特别是娴熟、不可捉摸的高超用笔技巧,在更高的层面上对书法之“法”的否定,追求着一个亦真亦幻、超验的理想世界,所谓的“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的刹那今古、瞬间永恒的佛家境界。

  ▲面对言恭达的大草长卷,我们似乎看到了古老的书法艺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它既承载着几千年东方神秘的艺术密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和升华,同时也同样覆载着现代的人文精神,伴随着特殊的奥运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摘自衡正安《书东方神艺 报世界和平——言恭达大草长卷<何振梁在莫斯科陈述演讲>赏评》)

  ▲言恭达的大草艺术有着极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在当代书坛戛然独立,极具个人艺术面貌。

  ▲言恭达乃言偃后裔,深厚的学养、人生历练和诗书画印的全面浸染,造就了他宽广的胸襟和广博的艺术胸怀。特别是他的书法以甲金籀篆为根本,贯穿于真草隶行,更运之于大草之中。该长卷,气息纯正、高古,格调高雅、飘逸。给人以纵横奇逸、张弛有度、仪态万方、大气充沛、风神外跃、卓荦高迈之审美感受。

  ▲言恭达于篆隶书体有着深厚的笔墨功底,是当代篆隶书之高手。他以中锋用笔使其线条厚实、凝重,偶用侧锋取妍、得飘逸之恣。他承接张芝、小王、张旭、怀素、黄鲁直硬毫中锋用笔而来,更以长锋羊毫的裹锋用笔之法独创之,是将古人的“中锋”用笔之法,运用于生纸、长锋羊毫的不同工具之中,中锋裹毫挥运,纤毫必究,其点画、线条,厚重如高峰坠石,坚不可移,飘逸似翔龙在天,仪态万千,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魅力。在气息、用笔的大处上,言恭达先生的大草艺术表现出超凡的艺术特色,在点画、线条、墨法等细微处,也表现出惊人的艺术表现力。

  ▲不管是再厚重的线条还是纤丝微毫,都能一丝不苟、笔笔到位,笔不败、毫不散。

  ▲用墨,也是言恭达先生大草书法的一大亮点,他尤擅用涩笔、渴墨、涨墨,甚至用宿墨,使书作更增添了风韵神采,妙尽天然,退去铅华。言先生大草的字法是纯正的,他追求草法的纯粹性。

  ▲言恭达草书不管从风格面貌、气息境界还是技术功力上都可谓耀眼于当代。

  ▲言恭达草书的用笔之法,直接来自于篆籀,和“古法”相合,他绕过了元明清和唐宋相接,他的大草用笔之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他在当今书坛具有强烈个人艺术面貌的最重要的原因。然而,“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变了,书写的载体、工具以及审美标准变了,所以,所谓的“古法”也要变,也要有所创建,言恭达先生草书用笔暗合于古人,又和古法有所发展,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言恭达先生作大草是用长锋羊毫,喜用生宣纸,这种纸和笔要到明末之后才出现。

  ▲言恭达作草书,将清人羊毫长锋作篆隶的“裹锋”之法运用于大草之中,这样就避免了笔锋散、倒、瘫之病,既能保持中锋用笔,又将古人的中锋古法有所发展。又因为长锋羊毫蓄墨多,生纸吃墨深,所以,就能产生高质量的点画和线条。

  ▲言恭达的大草书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是他综合修养的艺术体现,是建立在他具有书法本体深厚功力之上,特别是其坚深的篆隶笔墨,运之于“裹锋”的用笔之法,使其整体书风高古而秀逸。草法的纯粹性,正寻绎了“简约”乃大草艺术乃至中国艺术的最高指归;字字连绵而字中笔断又巧妙处理好了“迟”和“流”的辩证关系;用长、短线条,大、小块面对空间的分割,增加了章法的变化和节奏的强弱,以达到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和超越同侪,力追古人的艺术境界。

  (摘自衡正安《椽笔搅海 飞龙在天——言恭达大草作品<唐诗宋词长卷>赏析》)

  ▲言恭达自觉地背负起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的责任。就书艺而论,言恭达的书法是“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

  ▲言恭达以书法的艺术形式彰显了“为人生而艺术”的人生理想,特别是他的篆书与草书更是自觉地交融了某种心灵状态和精神状态,我们姑且理解为道德的境界。他的人生艺术,系在这种心灵状态中所产生与成就的。一个大书家的成就,必是“道”之修成,这是万古标程。

  ▲言恭达的“一笔”草书,最具哲学思想中的写意性与“道”之精神。他能在书法的矛盾中(创作状态下)抽象出生命的意义,从而体悟出生命境界,在道、艺中践行其人生的至高境界,正如孙过庭在《书谱序》中所曰:“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可见书法中的“道”与哲学中的“道”,其深层面是一致的,也是统一的。理解了这点,也就理解了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也就理解了言恭达书法中追寻的人格精神,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特有方式——写意传统。

  ▲言恭达以篆书笔意入草的“线性”,生动地凸现了他人格精神中“清、正、中、和、厚、朴”的生命情怀。这是中国书道追寻的最高精神境界,它实是“和善敦厚”的社会道德在艺术中自觉觉醒的社会责任感,书家以其个人的审美艺术追求在完善这一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

  ▲言恭达的书有一股清气、淡气。这说的是他书法的“内美”,即意境之美。意境其实是一种文化内涵在作品中的生发与彰显,意境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在作品中的自觉与冥契。我们溯源其书法的“法意”精神,他是从魏晋、汉三代,到钟鼎大篆,再到商代甲骨文的。在笔法上,他把汉三代深奥高古的笔意,于古法(有“道”之精神)中化解出今意,并能突破窠臼,自成风貌,于虚淡敦厚的点画中阐释出蕴涵大朴大美的大境界。我们在他的“真线”中,常常体会到那洋溢着生命情怀的宇宙之源,这“线”是充满着生气与精气的生命之线。

  (摘自石延平《上善若水 故几于道——谈著名书法家言恭达的人格精神》)

  ▲言恭达早年以篆书名世,他是当代书坛最早进行写意大篆探索的书家。他的写意《散氏盘》笔墨淋漓,以涨墨强化线条张力和金石气表现,同时在结撰上又融入强烈的主体意识,在视觉造型中传递出时代审美趣尚。在大篆这一古老的书法审美领域开拓出自己的疆域。在当代不多的大篆名家中,言恭达无疑是取得较高成就并具有开拓性的代表人物。

  ▲作为对篆书古法研味的延伸,他在隶书创作领域也取得很高成就。他的隶书以《好大王碑》为基,强化篆书笔意,在保持《好大王》朴茂雄强的气势风格下,又强化引入了静穆之气,以闲逸的笔路和江左风尚传递碑版雄强气质,这种隶书审美取向对后来江苏中青年书家隶书创作构成很大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篆隶古法构成言恭达书法审美价值的核心,他在对篆隶古法的审美价值追寻中,建立起主体化风格并积淀为其书法创作深层审美心理结构。

  ▲因而,可以说言恭达对篆隶古法的研创并未停留在法古层次,而是在对篆隶古法的深入研味中寻觅和体悟表现性的审美向度,并在表现性中强化书法的生命感性经验。也正是在对篆隶古法的写意性审美价值追寻中,言恭达最终转向对大草的创作与探索,并以大草建立起他书法创作审美价值的中心点。

  ▲言恭达正是在经历了在写意大篆领域几十年的创作砥砺而完成实现了他创作上由篆隶古法向大草飞跃的转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言恭达始终是一个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及表现性的书家。

  ▲对篆隶古法的信守和创作审美价值寻觅,使言恭达对大草的历史认同具有强烈的主体性,他始终强调大草的篆籀古法,而他在草书创作中将篆籀气视作大草笔法的最高表现。他认为篆隶古法才是大草的主调,所以他的大草在整体上倾向于唐宋传统。他的草书以旭素为基,强化线条的纯粹性及由对篆籀气的崇尚所带来的力量感,同时又引入空间结构意识,化裁黄山谷,强化草书的空间表现。在草书文本形式上,他采用唐宋草书惯常的手卷形式,将时、空结构表现相整合,融化草书大的章法结构和欹侧穿插咬合,体现出强烈的唐宋草书精神。言恭达大草的对篆籀古法的强调,显示出他对草书史的个体化分梳与洞见,这对当代草书创作尤其是大草创作无疑是有启迪意义的。

  (摘姜寿田《自胸藏风云 笔挟元气——评言恭达大草长卷的时代意义)

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0年8月9日下午,“言恭达书法长卷收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他创作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胡锦涛主席在上海世博会欢迎晚宴上的祝酒辞》大草长卷。

  此作品近25米长,整篇协调一致,动中寓静,古质遒美。将书法艺术与我国举办上海世博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记录了世博会的辉煌时刻,能够唤起民众的艺术感觉与文化思考,是书法艺术内容与形式在时代创新中的有效尝试,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

  收藏仪式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陈履生主持,书法捐赠者言恭达先生和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先后发表了讲话。随后言先生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书法长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向言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最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在仪式上致辞。

  言恭达先生在讲话中说到,书画篆刻艺术是他一生追求的生命。这种生命体验不断支撑其人文知识的丰富和人文品格的完善,也不断引导其逐步将技艺传承的视觉扩大到社会的人文关怀。他正是用书法艺术大草长卷形式来记录历史、体现历史、畅想历史,作为时代的文化记忆,弘扬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他感谢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对他艺术追求的认可。

  冯远先生提到,笔墨当随时代,真正的艺术创新一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融入时代的文化精神。言恭达先生用最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大草书法,节录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世博会开幕式晚宴上的“祝酒词”,为我们记录了这个伟大的盛世,记载了这段辉煌的历史,必将成为时代的文化记忆和历史遗存,载入现代书法艺术史册。

  黄振春在致辞中讲到,我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作为以历史和艺术并重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言恭达先生书法长卷,不仅丰富了馆藏,而且对于倡导艺术家乃至社会各界关注博物馆事业、支持博物馆发展,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感谢言恭达先生的慷慨捐赠。

  出席收藏仪式的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顾秀莲,中纪委副书记黄树贤,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中央委员、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刘精松上将,中央候补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振起上将,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姜昆,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沛东,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前光,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康健民,民进中央秘书长赵光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民,著名作家苏叔阳,著名美术家钱绍武,奥运冠军李宁,《瞭望中国》杂志社社长秦清运,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刘佑局,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会主席王平等各级领导和文艺界、体育界、媒体的嘉宾100多人。


在线留言

*将严格保护您的信息请放心填写

热门阅读

更多 +